今天是

湖北日报:湖北建筑业百尺竿头再登高

信息来源: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日期:2017-12-01

    从总产值不足500亿元,居全国中下游,到17年后,总产值超万亿,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湖北建筑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近5年来,湖北建筑业保持了年均千亿元的增幅,逐步发展成为我省支柱优势产业。

  回望过去,湖北建筑业振奋精神,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打造出一个建筑大省。展望未来,湖北建筑业创新体制、革新技术、加快转型,建筑强省的强劲势头日渐形成。

  A 一把泥刀 一个灰桶
      苦干实干闯出一片天

  30多年前,从湖北各地走出了一批年轻人,他们的身份是泥工、瓦工、抹灰工、电焊工……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上,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岁月。

  挥汗如雨挑土方,热浪滚滚拿焊枪,眯着眼睛看点线,挥舞泥刀砌砖墙。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从小工一步步做到项目经理、技术员、工程师……从生产一线渐渐走上经营管理岗位,很多人还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在他们的带领下,一个个响当当的建筑企业品牌应运而生。作为全国“建筑之乡”的新洲、黄冈起到了引领作用,今年纳入全国建筑业劳务示范基地的孝感也不断提档进位。

  30年默默耕耘,苦干实干,是这些人成功的秘诀。他们的经历,也是湖北建筑业由小到大,不断成长的缩影。

  2000年,湖北建筑业总产值454亿元,居全国中下游。2012年总产值跃升至6865亿元。自2014年以来,湖北建筑业连续3年总产值破万亿。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630.52亿元,同比增长12.18%(今年有望超过1.2万亿元);新签合同额24982.89亿元,同比增长29.48%。建筑业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

  建筑业是拉动湖北经济的强大引擎,它带动了5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和30多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的建筑材料生产加工,至今仍为湖北贡献了220多万个就业岗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9%。

  “十二五”期间,是湖北建筑企业崛起的5年,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全省晋升特级企业12家,达到21家;一级企业新增257家,达到697家;27家企业入选湖北百强企业;武汉桥建、钢构集群、黄冈窑炉、孝感劳务、大冶园林古建等湖北建筑业十大特色品牌风靡神州;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扎实推进,工程安全“五方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省创鲁班奖1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5项。

  经过不懈努力,我省建筑业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外向度排名全国第5,施工范围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一批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外向型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度中国建筑业双200强企业评价中,我省共有10家企业入围竞争力200强榜单。

  今年6月,湖北省住建厅印发了《湖北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将进一步巩固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B 扶优扶强 服务发展
      精心培育打出大品牌

  湖北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扶持一批’(专业、劳务等特色企业)、‘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稳定一批’(发展势头旺盛的大企业),通过做强规模企业和做大产业集群‘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支持发展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产业集群。”

  “三个一批”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大批企业茁壮成长,高等级资质企业逐年增加。在积极培育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省住建厅还实施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市场行为比较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跟踪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研究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形成湖北建筑业企业发展梯队。对想做大、能做强、发展势头好的企业,加大重点扶持、靠前服务力度,为企业提档升级创造条件。

  2013年11月15日,省住建厅成立了由勘察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材料生产厂家组成的湖北省建筑产业战略联盟,进一步形成“大建筑”产业一体化联动的协作机制。成立联盟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市场规则,帮助联盟成员解决在联合拓展市场、投资开发、生产建设、教育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自联盟成立以来,成员间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协作效益不断彰显,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山河集团、新八集团、新七集团进入全国民企500强,中建三局、山河集团、新八集团进入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27家跻身湖北百强企业榜单,7家企业创“鲁班奖”12项,中铁大桥局三次获得国际桥梁界“诺贝尔奖”——“乔治·理查德森大奖”,中建三局和武汉建工入选全国30家工程质量管理优秀企业。联盟成立不仅入选2013年度中国建筑业十大新闻,山东、北京、浙江、福建等地也陆续借鉴效仿成立类似联盟。

  在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方面,省住建厅也拿出了实招,调整了一体化平台人员信息登记功能,不再审核入库人员各类原件,大幅简化企业办理登记事项流程,注重企业诚信和后期监管。省外企业进入湖北市场实现了“零审批”“零门槛”,市场开放度居全国之首。通过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了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守信得偿、失信惩戒”的市场信用环境。

  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改革发承包监管方式,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从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产业化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开展工程总承包模式试点。从重点企业入手,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

  同时,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C 不忘初心 “反哺”家乡
      建企担责社会打头阵

  湖北建筑业既是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的施工劲旅,也是我省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带头人。在历次的抗洪抢险、抗击自然灾害、抗震救灾活动中,以中建三局、武汉建工、汉阳市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排头兵、突击队的作用。在去年对口支援因洪涝造成的恩施宣恩县灾后重建工作中,我省建筑产业战略联盟鼎力相助,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以武汉新八、新七建设集团、山河集团等为代表的众多建筑企业致力打造“爱心品牌”,发展不忘家乡,致富感恩社会,踊跃投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数亿元。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武汉市政等一批驻鄂央企、国企通过BT、BOT、PPP方式,积极参与我省住建领域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刘雁飞、冷双德、刘合炳等一大批民营建筑企业领军人物在成功积累了资本之后“反哺”家乡,投资酒店、旅游、商贸等其他产业,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力强的全国道德模范、慈善之星和致富能手。以孙东林为代表的“信义兄弟”集团发起的农民工维权基金会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D 抢抓机遇 再争上游
      转型升级走向现代化

  湖北建筑业实力雄厚、兵强马壮,但现实还远不允许高枕无忧。

  建筑业竞争激烈,江浙建筑业在全国遥遥领先,湖北正在努力追赶,排名第四的山东省建筑业,2015年总产值仅比湖北少1211亿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能否加大转型力度,集聚发展后劲,使湖北建筑业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立于前列?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湖北建筑“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建三局初步形成了“三片三线”(“三片”即南亚、东南亚、北非,“三线”即高端房建线、电力水泥工业线、交通基础设施线)的海外市场布局,在16个国家和地区有工程项目,去年签订合同额近50亿美元。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承接的最大国际桥梁项目。葛洲坝集团承接了阿根廷最大水电工程项目,合同总金额287.82亿元人民币,在俄罗斯、伊朗、印尼、波黑、菲律宾、蒙古、巴基斯坦等多国多项工程中标。

  葛洲坝集团在中国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以PPP模式、施工总承包模式,广泛参与电力、交通、市政、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动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凭借全球市场布局和资源整合优势,已在国外设立了99个海外分支机构,国际业务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工程签约574.66亿元。

  中交二航局先后在沙特、利比里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承揽多项工程。一冶承建的目前世界单体最大光伏发电项目——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光伏电站首个50兆瓦项目正式并网。华新水泥在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多国签署投资协议,水泥生产线项目可辐射中东多国。

  湖北建筑企业抢抓战略先机,立足大市场,承担大项目,主动出击,抢占国际高端市场,先后承建参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40多项,110多家建筑业企业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完成营业额50多亿美元;我省20多家建筑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营业额占整个境外营业额72.4%,打造了湖北建筑品牌。

  而随着劳动力红利的消失,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建筑业都必须摆脱传统建造模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也给建筑业带来了另一大机遇。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

  2016年11月,住建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同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决完成这场“历史性的变革”,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我省紧跟这一趋势,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25年新开工住宅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全省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预制率达到40%以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装配率达到80%以上。

  目前,我省已有80余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今年预计再增加120万平方米。一些企业还不断加大投入,进入这一新兴市场。如中建三局形成了房建、基础设施(管廊、管片)、临建、整体厨卫等4大类近20种产品。武汉市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可满足4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的需求。美好集团、宏泰集团、长沙远大等企业正在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未来几年将陆续投产。随着政策的落实、市场的成熟,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设计、建设、管理队伍逐步建立,将促使传统建筑企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模式转型升级。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17 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208号 邮政编码:436099
主办单位: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办单位: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信息中心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吴都大道81号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670789 传真:027-60670755 邮箱:ezszjj123@163.com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