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建委2015年度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日期:2016-08-18

2015年,市建委四个全面战略为统领,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等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着力推进一改两化五城同创狠抓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及作风建设,采取“一线工作法”和领导挂点项目,推动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将2015年城乡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固本强基,落实“三严三实”新要求 

1、强化思想武装。按照“四个必学”的要求,开展“书记讲党课”10余场次,在系统内部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学习宣传活动24场次,中心组学习12次、夜学2次,集中学习时间达到了28小时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实现了人员和内容全覆盖。通过正反两面教育,筑牢了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基础。 

2、深刻查摆问题。按照“三个联系四个是否、“三个讲清楚”要求, 深入开展三次专题研讨,班子成员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结合实际深刻剖析了在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作风建设和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党组班子立查立改问题6个问题,班子成员分别查找出了5—12个“不严不实”问题。 

3、自觉整改提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组制定了详细的领导班子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完成时限;各班子成员认真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截至目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三个清单”已全部公开公示。党组领导班子及成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梳理的问题包括6个方面32项整改任务已于2014年底全部整改到位。  

(二)坚持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发展新动力 

1、推进建筑业转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对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实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的政策意见;以资质就位为契机,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监管与信用体系,实施动态监管,实行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记分考核并纳入信用评价,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建设工程招投标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下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去年略有增长。 

2、激发市场活力。以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新路径,激发市场活力。试点期间,指导梁子湖区PPP融资模式试点经过竞争性谈判,正式与湖北联净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湖北鄂美环境科技公司占70%股份)签订污水处理项目PPP协议,撬动社会资本1.9亿元,为社会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市场打开了通道。 

3、增强内生动力。针对部分二级单位生存发展问题,以市绿化服务公司为主体,整合几家园林企业优质资源,启动“鄂州市园林绿化集团”组建工作,为下步组建市城建集团积累经验。目前市绿化服务公司已完成前期1000万元的注资工作,并成立了市西山园林绿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应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景区管理模式。开展了中介组织脱钩整治工作,建委所属单位的5家中介组织已有3家完全脱钩,为下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新一轮改革准备了条件。 

(三)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建设新跨越 

1、完善城市功能。2015年,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7.2亿元,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比上年增长14%。开工项目36个,鄂州大道南互通及站房建成并顺利通车,卧虎南路、寿昌大道中段全线贯通,洋澜路刷黑改造及城南幼儿园通道等道路工程全部建成;葛山大道改扩建、吴楚大道西段等建设工程春节前可实现通车鄂高地下通道建设工程年底前完工;老城区滨湖社区、涌泉小区、文化宫小区、澜湖中学片区等四个区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成;凤凰大桥、东洋澜湖生态修复、吴都中央生态廊道一期及镜园调蓄池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2、拓展发展空间。为推进地上地下同步建设,我市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期工作,初步编制了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规划,制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建设指南,启动了地下管线普查,确定了主城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了镜园调蓄池建设。为下步全面铺开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3、加快集镇建设。国重点镇、省级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建设为重点,指导全市小城镇道路、给排水、垃圾污水、游园广场、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23万元;指导梁子镇成功获得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 

4、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抢抓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大历史机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和建设国际航空都市区的重大战略构想,市建委认真总结了“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贯穿五大发展理念,以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鄂州历史人文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为主线,以“五个城市”、“五城同创”为突破口,保质保量完成了《鄂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纲要》“城建篇”的编制。初步完成了《鄂州市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四)坚持绿色生态,打造城乡发展新亮点 

1、狠抓“创园”落实。狠抓绿地增量和绿化质量两个重点环节。以规划编制为“创园”的基础,扎实推进《城市绿线管制规划》、《城市绿道规划》等4个规划已编制;西山风景区提档升级改造、橘园健康主题公园、城区道路绿化、“四小”绿化及八处退菜还绿项目已实施完成;武汉园博会鄂州园圆满开园;加强洋澜湖管理,加强景区、公园及广场绿化管理,多个路段开展了绿地精细化管养示范路试点,城市景观和公园、游园秩序良好。全年完成园林绿化投资9400万元。  

2、推进污水处理全覆盖。把梁子湖区作为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市级试点,进一步探索并确定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处理标准、PPP模式及后期运营管理等,为全市铺开奠定基础。在全面试点的过程中,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1座,在建2座;6座完成可研立项和评审(其中2座准备开工),完成城镇污水管网123公里,提升泵站7座;农村已建成污水处理站226座,农村污水管网、管沟142公里。累计完成建设项目投资2.7亿元。 

3、加快建筑节能推广。加快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我市首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建成,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执行50%节能标准35.4万平方米,执行65%节能标准47.63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4项,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596.85万吨,水泥散装率 67 %,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五)坚持民生优先,回应城乡居民新期待 

1、满足市民用气需求。按照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老城区燃气管线改造工程共21条管线分两期建设,2015年首期6条管线已建成,47个居住小区用气得到改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妥善处理市民的用气诉求38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用气需求。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宜居村庄和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涂家垴镇万秀村、沼山镇湖瓢村开展全省美丽乡村暨荆楚派民居特色建设示范建设完成17个省级“宜居村庄”创建工作;完成中央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96户,村容村貌和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3、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按照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建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机制、落实包保单位和个人,对283户家庭开展了详细地入户调查。专门为包保的段店镇中湾村研究编制了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村湾规划,制定了精准扶贫决战小康工作方案,并组织了中湾村村组干部34人到梁子湖区万秀村、新屋纪村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场学习,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六)坚持安全为重,建立质量安全新常态 

1、构建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总体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构建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建筑、燃气污水、公园游园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特别建筑安全领域,与6个区(开发区)住建局、9家二级单位、60余家建筑施工企业签订了年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 

2、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实行起重机械安拆告知程序,对不合格设备要求一律撤出施工现场。首次推行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系统,目前已有27个单体工程安装到位,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动态监测和远程管理。建立了预警信息发送平台,及时向企业发送安全生产管理政策文件、极端气候安全生产预警等信息,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信息传递不畅和思想麻痹的行为。 

3、强化制度落实。落实日常巡查、季度检查通报制度,积极推进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及时指出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跟踪督办整改落实到位。大力实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记分考核制度,对扣分达到6分以上的人员,进行集中约谈,并组织培训学习市场、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扣满12分的,将暂停执业资格,并对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记入个人信用档案。2015年,共排查检查项目405项,对20个项目经理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了扣分记录处理,是力度最大的一年。截止年底,工程建设领域保持连续七年未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连续五年未发生亡人事故。 

4、突出防震减灾。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全市完成279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督促4项重点工程完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扎实推进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共制定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204个;推进凤凰广场等6个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65.02万元,已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 

(七)坚持开放互动,提高依法行政新水平 

1、构建网上城建。以全国网站普查为契机,大力开展网上政务建设工作,通过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专栏,不断拓展网上城建的功能,营造公开、透明、便捷的网上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实现多层互动。以开放的胸怀高度重视听取市民声音,积极营造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市民幸福指数”,通过报刊、电台等鄂州主流媒体,向市民广泛征求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的方案均通过媒体征求社会各界及市民的建议。每年在城建计划编制过程中,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反映的情况认真进行梳理,尽可能纳入城建计划予以解决。 

3、强化依法治理。全面落实“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年共查处建设工程围标串标项目5个,涉及单位15家,处罚728.09万元;查处违法建设项目9个,处罚88.4万元。 

(八)坚持管党治党,营造队伍建设新气象 

1、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主体责任,按照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加强委系统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组织对全系统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并“对症下药”。通过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强化监督职能,制定重大事项报告、带班督查、约谈及廉情通报等“四项制度”,狠抓系统执纪问责。 

2、加强管党治党。委党组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一条主线”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抓党建的主体意识、主业意识和主责意识,紧扣“五个从严”,突出管事管人管思想、分层分类分级“两大原则”,制定形成了党建问题清单、项目责任清单和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的实施方案,其中:问题清单包括8个主要问题和主要措施,项目责任清单共包括47个责任项目和相对应的责任人。 

3、狠抓思想宣传。强化阵地建设,通过大屏滚动播放、电脑桌面定制党员示范牌等形式,大力开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开展声势浩大的“春季党员培训周”、“十大建设标兵”评选和庆祝建党94周年“周周乐”文艺演出、道德讲堂等活动,让党员干部灵魂深处时刻浸润着时代的正能量。 

4、加强党风廉政。积极开展“第十六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分析评估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核查制度,强化省市违纪违规典型案例通报,加大财务检查通报力度,加强基层纪检员队伍建设,在各层面持续保持纪检监督的高压态势。 

5、强化正风肃纪。加大违规违纪人员查处力度,进一步强化正风肃纪,全年收到查办案件线索7件,收到信访举报线索12件,共纪律处分6人、诫勉谈话5人、系统通报1人,是近年来查处力度最大的一年。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当前,虽然我市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一是制约市政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资金拨付和协调管理等瓶颈问题仍未能得到突破和解决;二是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不平衡,“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老城区燃气管线老旧、乡镇液化气充装站设施设备老化等现象十分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四是部分单位取消行业收费后,生存发展压力较大,深化企事业改革追在眉捷。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城乡建设工作来说,五大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问题,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为我市城乡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之年。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和鄂东城市群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沿江滨湖开放开放,着力推进国际航空都市区建设,一系列重大的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将成为“十三五”建设重点,给城乡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仍然有限,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融通资金仍是当前面临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加强行业自身改革,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十三五开局为新起点,用后现代理念来谋划城市,用现代化标准建设城市,用人性化需要完善城市,用绿色化发展来提高质量,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一)工作思路。2016年,城乡建设工作将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新路;强化建设领域监管服务,提高行业治理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城市、品质城市、生态城市、活力城市、国际城市 

(二)工作目标。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8.95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亿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2万平米;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300万吨,散装水泥推广率67%;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域的污水处理体系,力争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进一步深化行业企事业单位改革。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深化建设领域改革。一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继续深化城乡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深入研究推进政府与企业PPP合作机制、EPC(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措施,以凤凰大桥、城乡污水处理等项目为样本,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二是加快监管方式升级。以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为切入点,转变建筑市场监管方式,依法推进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在完善权力清单、监管清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加强对下放到各新区的权力实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多部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常态化监管机制。三是推进行业自身改革。按照“职责更明晰,管理更顺畅,监管更高效”的要求,组建建设工程管理局和城建、绿化两个集团。 

2、加快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域鄂州、城乡一体”的建设思路,全市域计划投资200亿元,突出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优化人居环境,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是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挂点项目”、“一线工作法”等做法,延续深化“城建攻坚”的办法措施,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主城区初步计划实施8大类68项市政工程,计划总投资62.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8.95亿元。加快实施吴楚大道西段配套、凤凰大桥、寿昌大道东段、梁华路等续建工程;尽快开工建设新港路重载车通道;推进沿江大道东段、华蒲路、文苑南路和天龙路等新建工程;加快文化中心、市民中心等场馆建设。二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主城区及各新区要选择部分新建主干道,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在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住宅小区等领域统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今后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做好准备。三是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指导。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引导乡村风貌建设,力争2016年底完成所有贫困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抓好国家、省级重点镇、中心镇及特色镇道路管网游园广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国、省级美丽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做实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四是强化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将农居保安工程、应急避难场所、预报平台、科普基地”等重点项目列入武汉城市圈防震减灾平安计划笼子;修订《鄂州市地震应急预案》;继续完善我市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和制度建设,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有关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共同防震减灾的能力;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新建2个新的宏观观测点;认真落实行政审批项目下放措施。 

3、引领绿色发展,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一是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创建。树立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增加绿地总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目标,构建城市生态屏障。大力推进东洋澜湖湿地公园二期、天龙山综合公园、植物园、吴都中央生态廊道二期等项目;启动江滩公园四期、五期、桥头公园、葛山公园、林荫路、节约型园林绿地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数字化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积极参与(黄石)园博会“鄂州园”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建筑业转型。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培育壮大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创建精品工程,建立工程质量创优机制;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为新路径,从设计审查备案、施工监督检查、节能专项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大新建建筑节能65%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快绿色建筑创建步伐,重点做好大型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梧桐湖新区重点做好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公共建筑节能,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重点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强化各区、开发区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各地PPP协议的签订工作。按照城乡一体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的目标任务,2016年,主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中心监控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鄂钢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建成运行桥东泵站和莲花山泵站。各区、开发区完成近期规划的9座污水处理厂、4座泵站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以及所属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 

4、坚持共享发展,服务民生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根据省委、市委以及省住建厅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从2016年起两年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突出重点解决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家庭等住房困难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到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二是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美丽乡村”、“荆楚派”示范等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40%行政村人居环境基本改善,建成12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庄。同时,重点帮扶精准扶贫村段店中湾村和结对的儒学社区的环境整治。三是依托职能加强就业引导。引导贫困人员积极参加技能工种岗位培训、执业资格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水平,促成就业脱贫。扶持帮助具有建筑技能一技之长,有意愿创业就业人员,组建“成建制”的建筑专业劳务输出队伍。四是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严格履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固化工程质量两年行动成果,加快建筑工地、施工机械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强化广场、景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及燃气等安全管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让市民共享城市安全。 

5、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树立建委形象。一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两个责任”落实机制,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突出班子建设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二是着力塑造建委形象。以改革创新提升建委创业活力,以依法行政提升单位履职能力,以干净担当提升干部整体素质,重塑建委新形象。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17 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208号 邮政编码:436099
主办单位: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办单位: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信息中心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吴都大道81号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670789 传真:027-60670755 邮箱:ezszjj123@163.com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