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倒逼,打响去产能攻坚战
——湖北经济结构调整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是“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
水泥、钢铁、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产能过剩行业壮士断腕,改革求存。
工业效益提升,去产能成效初显。一季度,全省工业实现利润574.1亿元,增长16.8%,增幅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全省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5.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早改革、早主动、早受益。应对市场变局,政府保持定力、严把准入关,企业转型升级、开拓新领域,一场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在荆楚大地打响。
市场发力,做活产能“加减法”
产能过剩,价格不振,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首当其冲。
“32.5标号的水泥,目前出厂价180元左右一吨,每斤9分钱,简直就是废纸价。”记者走访发现,水泥生产企业叫苦不迭。
近10年前,全国水泥投资热情高涨之时,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看到了危机。“当时,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已达到1.5吨,需求拐点将很快出现。”
李叶青说,华新的战略是“填空”,不到产能密集过剩的市场去争挤,而是到有潜在需求的地区去发展,理性做好产能“加减法”。
2007年,华新水泥百年华诞。百年庆典的同时,华新壮士断腕,主动做减法,将运行了半个多世纪、效益还不错的华新老厂区全面关停,一举压减产能100万吨。
2010年,华新主动暂停已获批文的3条水泥生产线。此举主动压减产能近500万吨,成为行业表率。
“当时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李叶青说,现在看来,不盲目扩张是明智之举。
不新增产能,华新怎么发展?
进军环保产业,一窑多用———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